导入数据...
《思想品德》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
时间:2018-04-03 21:38:14   来源: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   查看:7

           大河中学 黄武芬

  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能力,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。思想品德新教材与传统旧教材相比做了科学的调整和编排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1、编排上呈现多样化

  整个初中品德教材在内容上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再到社会生活,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,在情感目标上包括道德素质,心理素质、法律意识、社会实践活动,善恶是非观、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的价值观等等。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,兴趣爱好的差异性,对于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情感选择,因此教材中的许多问题因人而异,答案多元化,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,内容上的多元化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。

  2、教学形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

  新教材分为单元、课、框、目几个层次、单元下面有一个主题探究,主题就是本单元的主旨。探究就是围绕主题展开的活动,每个框设计了不同的活动,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。如学生互助合作,角色扮演,情景再现,社会实践等,这些活动都是生活的浓缩,学生从中汲取营养,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

  3、新教材体现了人文关怀

  首先是每课的标题上的文字都是探讨式,合作式的。所用叙述文字是交流性的,情景交融的对话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,能给学生心灵的启迪和震撼。如《爱在屋檐下》是这样描写母爱的,“母爱是无私的,是温暖的太阳,奉献着七色光芒,母爱是辽阔的海洋…”针对以上新教材的诸多特点,我在教学中大胆创新,一改过去那种重认知轻情感,重知识轻品行,重理念轻实践,重教书轻育人的旧模式,在教学中立足于以人为本,全面发展,倡导学生主动参与,敢于探究,勤于动手,善于交流,乐于合作的开放的教学方式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鼓励学生体验、感悟,促进学生成长,发展。

  一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

  1、教学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门艺术,由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、性格爱好、思维方式的不同,还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,教学方法具有不确定性,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博古通今,博采众长,在实践中不断探索,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,注意调查研究,收集信息。

  2、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,现代化,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,更多的运用媒体和网络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,提高教育教学实效.

  3、在教学中要不断感受学生身上的青春气息,学习学生身上的各种优点,提高教师教学水平,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.

  二、在教学过程中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

  1、在新课程改革中,不拘泥于教学大纲,不满足于课本知识。敢于突破,因地制宜,结合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.

  2、提倡积极思考,主动学习。教师执教的每一节课都要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,全员参与师生互动,引导广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。改变教学模式,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。一般可采取“讨论式”“启发式”“探究式”,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,把“备”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。把“教”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和对学生分层要求、分类提高上,把“导”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、思维的疏导上,把“考”的重点放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。让课堂形成一个开放性教学,互动性教学。教学面向全体又密切联系了学生思想、生活实际,从而激发学生兴趣。

  3、开展第二课堂,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,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。关注社会热点,体会知识应用价值,提高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,突破以人为本,以纲为纲的束缚,拓宽知识面。

  三、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,教学活动多样化

  1、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它能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识、去发展新的能力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,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,心理得到满足,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。针对初中学生的好问、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,我在教学中采取主题班会、问卷调查、社会调查、娱乐活动、观摩录像、模拟法庭、小品表演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有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,让学生尽可能参与活动,活跃思维,丰富学生的想像力,满足学生好动,喜欢表现等需求。

  2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

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,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性和潜能。教师应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,如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,忽视学生潜能发展的可能性,教师在教学中自导自演,把学生纯粹当“观众”无视学生的差异性,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养成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,“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,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。”当我们把学生乐于合作勇于质疑的参与意识培养起来以后,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得十分主动了,他们就会积极的讨论问题、分析问题并集中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解决问题。

  3、创设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教学氛围

  要尊重学生情感,要强调“感悟”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感悟出做人的道理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,一方面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,另一方面对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要给予尊重。避免使用刺激性、挖苦性等不良言语或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感情,这样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。

  要信任学生,开放性地教学。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,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成功,特别是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有道理时,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。要关爱学生、体谅学生。大多数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,教师要适度的宽容,耐心启发、积极诱导,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动脑、学会创造。

  4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好习惯

  教师要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,及时调控活动过程,包括活动形式,参与的人数、人员搭配、活动时间、内容的把握等等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,教师要不断穿梭于学生中间,以便及时获得信息,发现问题,及时指导,同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把推荐的主动权交结学生,促使学生把自身的体验和对社会的认识与探究的主题内容结合起来。通过讨论、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,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,在情感体验和观点冲突交流中,使品质得以内化。

  5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

  因为教学内容的纷繁复杂,如果一味的向学生灌输,课堂则没有活力,没有生命。课堂活动是教学内容的载体,有了课堂活动,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。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核心,展开教案中要充分体现课堂活动的内容、步骤。课堂活动的难度要适中,设计问题要有层次,既考虑优生又要考虑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,课堂活动要有针对性,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,否则学生也难有参与热情。

  6、调整课堂教学方式,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

  现代教育理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,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。带着知识走向学生,不过是“授人以鱼”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“授人以渔,”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,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,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。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,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。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,让它燃烧,散发出理性的光辉,这些教育思想将指引广大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,从而形成素质教育观。

  7、有效激励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

  在教学中,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要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希望,就会把信心传递给学生,一是直接传递,如当面表扬,夸奖学生,“你能行,”“你真行,”“你做得真好”等等;二是间接传递,通过其他学生或家长把教师的希望传递给学生;三是目标传递,教师把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具有层次性的,阶段性和现实可行性的目标,使学生通过目标了解教师的期望,又能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得成就感,增强信心。通过有效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,建立信心,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。

总之,面对严峻的挑战,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直面挑战,摆脱束缚,敢于创新。我们的追求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,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,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每一节课,在愉快中接受教育。让我们一起去探索,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知识,学会做人,陶冶性情的主阵地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2


编辑:攀枝花大河中学